課程名稱:網路藝術 (Internet Art)
課程網址: http://fbilab.org/xn/netart
任課教師:許素朱(小牛) <xn.techart@gmail.com>
上課時間:週(四) 15:30-18:20PM
課程目標:
此課程由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 與 際跨院碩(科技藝術組)合開,透過課程的安排,讓科技與藝術不同背景的同學彼此碰撞、學習,更一起創作。數位時代的藝術語言 / 程式語言 / 社會語言,其新維度不斷的在增加,它們正面臨著令人振奮的挑戰,而藝術創作者、媒體技術者、甚至一般民眾將要如何去面對、要如何去選擇?本課程目的乃期望透過課程的學習、作品的創作,讓學生對21世紀的主要媒介(網路)有深刻思考。「網路藝術」非指狹義的視覺藝術,而是廣義的「創意」,是以網路為創作的媒介或平台,去從事藝術、哲學、網路社會行為現象之相關議題探討,從事藝術創作;甚至從事網路經濟、網路服務、…等的「創意」實踐。 ( More … )
113學年「網路藝術」課程介紹
世界頂尖藝術團隊Ouchhh,以AI建構光影、線條與色彩的視覺宇宙

《teamLab共創!未來園》台北夢幻登場

AI藝術家將幻想化為現實 為名牌視覺設計代言

AI人工智能發展之快速,如同一頭侏儸紀時代的迅猛龍,突破時間與空間的蟲洞,闖進了當代社會,激發全球藝術創作者的強大創意,使其存在於腦海中天馬行空的各種意象,得以展現在世人面前。來自亞美尼亞的Joann,就是現在AI藝術領域備受矚目的視覺設計工作者之一。一年多前,Joann透過Midjourney創作大量虛擬人物,吸引眾人眼球,期間創作風格打破物件既定印象的思維,開始將世界各地名勝、地標、建築等物件“氣球化”,一個個軟萌的場景,成為Joann最標誌性的風格。Joann的創意主要從實現概念出發,透過尖端的AI技術和藝術技巧融合,把想像無縫接軌地幻化為現實。「Inflatable Wonders」就是一個以充氣效果,演繹羅馬鬥獸場、埃及金字塔、比薩斜塔、巴黎鐵塔、美國白宮、自由女神像等著名建築的系列,作品極具震撼力,氣球的脆弱與建築物的硬朗形成強烈對比,充滿童趣的作品,為緊張忙碌的世界帶來一絲輕鬆愉悅的氣氛。
人文社會面對AI的幾個切入點:議題與想像
「AI大震撼:沒跟上,就淘汰!」七年前《天下雜誌》如此昭告天下。一年多前,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 AI推出對答如流的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許多繪圖AI亦不約而同地出現,繪製精美超凡圖像,席捲網路世界。AI帶來震撼,充斥在你我生活周遭,深深地影響每個人。AI是科技創造的數位工具,然而身為使用者的人文社科學徒,我們應當如何面對AI的浪潮?陳瑞麟教授將嘗試勾勒這幾年AI帶來科技社會與人文問題,引領思考、想像人們會如何,以及如何面對AI日新月異的未來發展。
活動時間:2024年5月16日(四) 下午2點
實體地點:國立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南棟
本場演講將採現場參與及線上同步臉書直播
#無需報名,歡迎有興趣者踴躍參加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8145194375
閱讀全文
數位流沙之花深蘊永恆美學

Yuma Yanagisawa是日本以探索創意計算(creative computing)著稱的新媒體藝術家,曾在林茨、諾丁漢和東京學習。他嘗試用創意編碼與3D技術,以互動式演算法的沉浸式實驗裝置作品,呈現出極具渲染力的逼真視覺。尤其是他的數位沙子圖像和其他線性創作的抽象運動圖像,讓人想起印象派繪畫。
Sora引爆影音革命,技壓群雄
正當全世界玩ChatGPT4,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短短一年三個月,OPEN AI再度拋出一個令人極為驚豔的震撼彈:Sora!!!這個以文字生成影片的人工智慧模型之名,源自日語「空(そら)」,即「天空」之意,因為無垠的天空讓人聯想到無限的創作潛能。儘管2023年底以前,以文字生成影音的大模型,已有超過20個以上的產品,為業界熟知者,包括Runway、Pika、Genmo及Stable Video Diffusion等,但這些傳統文生影片僅能產出幾秒鐘的影片,連貫欠佳,拼湊感強,在質量、分辨率、高寬比和穩定性,存在明顯不足。而Sora非但可生成60秒一鏡到底的影片,而且多角度影片一致性高,準確保留角色和影片風格。更甚者,Sora還能嘗試理解指令(Prompt)中的事物在物理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儘管尚未正式開放,目前只能看到一段逼真且鮮豔的demo影片,就已經震驚全世界,顯然技壓群雄,一枝獨秀,讓觀者無不深刻感受到影音創作已經來到一個歷史的分水嶺。
相關精彩報導,推薦以下兩則:
短短1句話就生成影片 Sora引爆影音革命!專家曝致命隱憂/賴宇萍(中時新聞網)
https://www.chinatimes.com/……/20240302000007……
「碾壓式」遙遙領先 Sora是如何練成的?/陳興華(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7784852
運用AI 創新的Sora技術,打造全球首部台灣荷治時期歷史影集!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歐洲各國船隊揭開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台灣也搭上這艘歷史的帆船,航入全球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的舞台。其中,荷蘭在1602年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準備開拓東方的殖民地及貿易商機。1604年,荷蘭人曾一度想占領澎湖,遭到明朝將領沈有容的勸離,終告失敗。1622年,荷蘭人再度覬覦澎湖,在馬公風櫃尾興建堡壘,為長期占領作準備,並派人到大員(今台南市安平區,當時還只是一座小島)探勘。然因多次遭受明朝軍隊的驅逐而撤出澎湖。1624年,荷蘭人在大員建造城堡,名為「奧倫治城」(Oranje),1927年改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 以此作為荷蘭人在台灣的統治中心。現在台南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安平古堡,就是熱蘭遮城的一個城郭遺址。
閱讀全文
專題演講-區塊鏈、NFT、元宇宙的前世今生 (2022.11.14)
講題:區塊鏈、NFT、元宇宙的前世今生
演講者:寶博士.葛如鈞
時間:2022年12月14日 3:30~5:30PM
地點:清華大學台達館 R102教室
個人 Facebook 連結:http://fb.com/
葛如鈞,擁有跨設計、傳播與資訊工程背景的新科技傳教士,為首位獲選進入奇點大學的台灣人,在這所 Google 未來學院,他看見的未來是甚麼樣貌?我們又如何依據現有的前提預見未來,乘著指數時代的科技趨勢,在人工智能超越人腦、區塊鏈連結一切的奇點來臨前,打開選擇的大門?加密貨幣?NFT?讓我們一起來瞭解它們的前世今生。
閱讀全文
專題演講 -Telepresence Art – the evolution from proto-Internet to XR technologies in communication (2022.11.23)
講題&工作坊:Telepresence Art – the evolution from proto-Internet to XR technologies in communication
演講者:Patryk Lichota 博士
時間:2022年11月23日 16:20-18:20PM
地點:清華大學台達館 R102教室
內容:在演講與工作坊,Patryk博士將向學生展示 theremin 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信號如何轉換為數據以及如何處理它。 Patryk博士將展示一些他長久以來所從事的 VR 和 AR 應用程序,以及他在 Ars Electronica 中的作品〈Datafixation〉,展示此作品“內部運作方式”,以及它是如何在虛幻引擎環境中構建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