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介紹

課程科號:11220GEC 131200

藝術經典-科技藝術賞析
Art Classics: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Technology Art

授課教師:許素朱(小牛)教授 <xn.techart@gmail.com>
課程助教:蔡巧如  <lucy111000107@gapp.nthu.edu.tw>
課程網址:https://fbilab.org/xn/techart
上課時間:(三) 7, 8, 9 (15:30~18:20PM) / 上課教室:教育116教室
清華 eeclass:登入

課程目標
1. 培養同學理解何謂「科技藝術」以及其發展脈絡。
2. 培養同學對「科技藝術」經典作品的賞析能力與創新感受。
3. 培養同學探索「科技藝術」相關數位美學議題。
4. 培養同學嘗試「科技藝術」小品創作。
5. 培養同學藉由「科技藝術」實做並參與USR社會服務(SDGs)。

課程說明:
「藝術經典-科技藝術賞析」為大學部通識課程,主要帶領同學對科技藝術發展脈絡國際著名活動國際經典作品具備賞析與探索能力,以及瞭解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創新重要性。

「科技藝術」已是當代藝術發展重要的創作方向之一(new type),本課程將為科技藝術做國際通用定義,並介紹科技藝術類別範疇、科技藝術媒介、數位美學…等基本概念。近年國際諸多新媒體藝術作品大量運用跨域媒介與科學現象,結合數位控制透過資訊處理、重組與解構,產生形的再現、或意義的再現,再造一種新的數位美學媒介哲學。課程中也會依據經典作品的相關數位美學作探討。

什麼是「科技藝術」?
主要是運用科技媒材數位技術(如影像偵測、網路通訊、虛擬實境、人工智慧、感測器、機械動力…等)或運用科學現象等,透過  “裝置(Installation)” 或 “演繹(performance)”所呈現的藝術作品。

國際科技藝術經點作品
國際科技藝術類別範疇,包含Interactive Art [1], [2] 、Information Art [1]、Digital Music & Sound Art [1]Digital Community  [1]Digital Performance [1]Social Networking Art[1]Maker Art [1] [2、AI in Art [1] [2]、元宇宙/Web3…等。我們將針對每個類別的經典作做賞析與探討。

■ 實做小創作
除此,為讓跨域修課同學能體會科技藝術創作的數位創意,課程設計「實做創作」單元讓同學創作科技藝術小品,本課程選擇簡易的小創客、互動微電子、或是互動影像模擬創作讓同學實務操作與應用。


教學方式
每週授課三小時,以教師講說並配合教師自行設計線上教材及作品影片播放,主要講授科技藝術基本概念、作品賞析與國際發展脈絡論述,以及數位美學相關議題討論。課程中,同學3人一組(不同背景同學跨域組合)。在小組討論報告中,一起討論(實作)與報告。

小組報告:
針對國際科技藝術作品做探索、分析與討論報告。 [※過去@範例],採用Group Discussion討論方式。報告內容包含:
•Summary:負責所study的作品之結論報告。
•Keyword:負責所study的作品之關鍵字定義、重要性說明。
•Background:負責所study的作品的背景探索說明 (含作者背景、作品背後動機與影響)。
•Connection:負責study的作品的作品延伸影響議題探討、相關類似作品介紹、影響力、…。

實作Project:
過去曾經執行過的chatGPT實作、互動微電子、小創客、或是互動影像模擬創作

  • GhatGPT創意應用,做 「順水推舟」或是「造反有理?」跨域實作設計報告。
    – 範例 1, 2
  • 梅竹白傘計畫– 範例 1, 2
  • 校慶光棒計畫– 範例 1, 2, 34 – How Tsing Hua Can You Be ?
  • 小創客範例 1, 2
  • 互動影像模擬設計 – 1

USR實踐
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
實作創客顯微鏡 — 微觀清華,大發現(配合學校校慶展示)
服務:偏鄉小學 「小植物,大發現」社會服務實踐

 


課程週課表

週次 課程內容 備註
[01] (02/19) * 課程介紹
[02] (02/26) 科技藝術概論
(科技藝術定義、科技藝術範疇…等概念介紹)
(國際科技藝術知名活動與單位介紹)
[03] (03/05) Interactive Art 互動科技藝術
– 互動裝置藝術與海德格的無形
►分組
[04] (03/12) Science Art 科學藝術
– STEAM 發展與未來
※給小組
報告題目
[05] (03/19) Maker Art 創客藝術&數位自造
■「創客顯微鏡」實作與探討
    – 微觀清華,探索大發現
※創客體驗
※USR服務說明
[06] (03/26)  Information Art 資訊藝術
– Encode, Decode 間如何留線索?
– 演算藝術 Algorithm Art 的美在哪裡?
[07] (04/02) ※校際活動週 ※停課
[08] (04/09) ■ 小組報告:國際科技藝術作品討論 ※小組作業報告
[09] (04/16) ●AI+Art 人工智慧藝術創作
– AI 對藝術創作的積極影響?
[10] (04/23) ■【你不知道的清華】-微觀發現
  成果展示與報告

※個人作業報告
[11] (04/30) ●Social Networking 網路社群藝術
– Social Media與社會融入
[12] (05/07) ■ GPT小組報告:順水推舟、造反有理?
※GPT小組報告
[13] (05/14) Digital Performance Art 數位表演藝術
– 賽博格、身體現象學
[14] (05/21) ■ USR社會實踐-偏鄉小學
– 創客顯微鏡:小植物,大發現
※偏鄉服務
[15] (05/28) ■ Final Project
– 互動影像創作(I)
期末作業報告
[16] (06/4) ■ Final Project
– 互動影像創作(II)
期末作業報告

成績考核 (★★★親自報告)

  • 平時(個人) 23%:平時課堂出席(隨機點名)、課堂表現、課堂回饋 …等。
  • 小組報告15% :國際科技藝術作品賞析討論。
  • 「你不知道清華」(個人) 15%創客顯微鏡-實作與探索
     「小植物‧大發現」(小組)15% USR社會實踐
  • chatGPT創作(小組)15% :探討 GPT的順水推舟、造反有理?
  • 互動影像模擬(小組)17%:互動影像模擬創意設計
    註:(又分同學互評平均佔30%、老師評分佔70%)
    註:自己評他人的態度與用心:+(評分態度-1~+2)


指定用書

  1. http://fbilab.org/xn/techart
  2. 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3. Christiane Paul (2003). “Digital Art”. Thames & Hudson Ltd, London.

參考書籍

  1. Edward A. Shanken (2009). “Art and Electronic Media (Themes and Movements)”. Phaidon Press.
  2. L. Manovich(2000).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 Cambridge, MA: MIT Press.
  3. 葉謹睿 (2007)。《藝術語言@數位時代》。台北:典藏。
  4. 台北數位藝術節 http://www.dac.tw/daf
  5. 李國鼎(KT)科技藝術獎 http://ktaward.tw/works_2007.php
  6. Paul Levinson著、宋偉航譯(2000)。《數位麥克魯漢 (Digital McLuhan: A Guide to the Information)》。台北:貓頭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