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者:趙立
報告PPT:PPT
文獻題目:國小主題式學習自造教育的行動研究:以環境教育為例
文獻作者:張乃文
文獻來源: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摘要:
研究者在國小藝術領域教學中,發現現行主題統整課程還是多以單向單科的教學模式為主,且在動手做的學習應用上也常受限於時間和領域教學內容,導致見樹不見林的教學導向,常使學生認為課程單調乏味,而失去學習的自主性,學習成效也不好。故研究者期望透過行動研究,發展主題式學習自造教育的統整課程,以改善研究者於統整課程的教學困境,並分析其課程成效,進而增進研究者教學專業能力,以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教育理念和學習趨勢。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研究者與服務國小合作,於課後社團實施主題式學習自造教育的行動研究,並以主題式學習、設計思考、社群共創和動手做為課程理念,發展主題式學習自造教育的課程設計,並在課程規劃中,透過教學資源運用和協同教學等方式進行課程活動。本研究對象以國小一到六年級對設計和藝術有興趣的學生和協同教師,教學時間共19週於每週三下午進行課程,教學地點除了國小教室外,也與在地社區資源發展學習場域。在資料蒐集部分,透過研究者教學日誌、協同教師觀察紀錄、訪談紀錄、錄音拍照等相關田野資料,進行三角檢測法的分析、歸納與教學反省,以理解和分析主題式學習自造教育的課程學習成效。據此,研究者經歸納與整理後,提出以下結論與建議:
一、於國小課後社團的主題式學習自造教育的課程設計理念與教學內涵,是以「主題」的議題課程,進行認知、情意和技能的跨領域學習整合,教師以「學生」為中心,並以「協作者」角色,進行教學引導,並以就地取材的方式,運用設計思考和設計概念,發展動手做的設計自造課程活動。
二、於國小實施主題式學習自造教育的教學資源運用和協同教學的合作模式,可以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尋找合作對象,並善用其合作對象的專長、差異性和跨領域性,以及溝通策略,聚焦學習目標,增進課程的多元性與跨域性。
三、於國小課後社團實施主題式學習自造教育的課程學習成效,可以提升學生設計概念和設計思考的方法、啟發設計美感經驗、提升動手做的問題解決能力、增進跨領域的統整和應用能力、改變學生之於合作學習的觀點,以及增進學習自主性。
四、研究者於行動研究的專業知能能力成長與啟發,是發展以主題式學習自造教育的統整課程方案,藉此提升研究者的教學整合能力、發展教學資源運用的合作關係、善用溝通策略與管道建立親師生關係,以致建構結合社區資源的社會設計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