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其第一次書報討論報告_生物藝術簡史

生物藝術的概念不僅是個時間的定義,更多的指生物藝術是否運用了新的媒介、技術和是否提出新的倫理問題。也與生物藝術概念的產生和價值判斷相關。--Eduardo Kac(1997)

在這個報告裡,我使用自身過去在生物藝術領域的檢索作為鋪墊,引用中國學者張海濤界定之泛生物藝術與生物藝術時期論述,進行兩個時期代表作品的簡略介紹。同時,依照自身觀察,統合生物藝術與科技藝術領域發展日趨同步化的趨勢,將2012年至今獨立為生物藝術第三時期,劃出機器學習發明之後對該領域的重大影響。對照來看,生物藝術所探討的問題與方法簡列如下:

(1)1933-1998 泛生物藝術。議題多環繞於對社會倫理的挑戰,也就是創作者自身之於他者的關係上。

(2)1998-2012 生物藝術的成形與發展。基因改良技術發明、電機等技術物更加精細與成熟。創作者們關注技術如何影響生活,並且嘗試打破過去自身”肉體”與機器的界線。

(3)2012-至今 發現人類的侷限性與賽博格生成。人工智慧技術迎來重大突破。強人工智慧在個別工作項目上可以做得比人類更快、更好,這引起了一陣創作者對於人類的”思覺與智慧”受到機器威脅的恐慌,也使更多創作者將目光投向未來生態情勢、賽博格體研發、推測設計等項目。

本篇發表於 109上學期。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