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8 廖志唯報告

報告者:廖志唯
報告PPT: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jt9i8FpL5L5mTfBqW-CFp5cvTsTwLrtC/view?usp=sharing
文獻題目:穿戴式裝置枝慢科技設計之研究
文獻作者:國立成功大學-莊子右
文獻來源:http://etds.lib.nck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26-0508201718512300&start=81&end=100&from=DEPT&deptid=D0026005004
摘要:Quantified Self Movement,是透過穿戴式裝置記錄自身的生理數據,使用者透過被記錄下來的數據能認識自己各層面資訊的運動,因都將數據以視覺化圖表呈現,所以也稱為Personal Informatics。透過詳細的圖表呈現,讓人們透過數據更認識自己。慢科技提出者Hallnäs 和 Redström從Weiser提出的平靜科技延伸出另一個想法,電腦科技產品不僅應在大部分的時候靜靜待在背景,當與使用者發生互動時,其呈現資訊的方法經過設計,使用者在接受特定資料與訊號時,能夠得到美感上的體驗與反思的機會。若穿戴式裝置所記錄下來的資訊,以平靜科技、慢科技的概念去設計,讓它如家具、家飾般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當使用者需要知道資訊時,不是拿起手機檢視,而是望向身旁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家飾以得知資訊。同樣是穿戴式裝置記錄的資訊,卻以不同的方式呈現,是本研究想要探討之議題,以了解使用者對其之想法。
本研究提出兩款應用穿戴式裝置(智慧手錶)作為以情緒管理為目的之概念產品,一為Slow Technology,一為Personal Informatics,並以影片的形式呈現給受測者。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以AttrakDiff與INTUI兩份問卷架構而成,受測者在欣賞完兩支概念產品影片後,填寫問卷,問卷數據透過獨立樣本T檢定、成對T檢定之統計方法,檢驗人們針對這兩樣產品之間想法(實用性、愉悅性、吸引性、直觀性)上的差別,論述Personal Informatics與Slow Technology產品之使用者體驗差別。
本研究共收集103份有效問卷,數據分析結果,發現Slow Technology產品在實用性、直觀性雖然低於Personal Informatics,但是在愉悅性、吸引性卻高於Personal Informatics。且近一步分析發現,女生與男生在此兩個概念產品給分之平均數差異,於多個項目中有顯著性,表示女生比起男生,給予兩個產品更高的正面評價。另外,願意與不願意為增添家中氣氛購買家飾的人,對於此兩個概念產品給分之平均數差異也有顯著性,願意購買的人會給予兩產品更高的正面評價。歸納受測者於開放式的回覆,若要嚴謹做好情緒管理的話,使用Personal Informatics是比較實用的且直觀的,而對Slow Technology能否達到情緒管理的目的是需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然而將記錄下來的數據當作點綴家中氣氛的依據,可讓Slow Technology具有較高的愉悅性與吸引性。所以本研究認為穿戴式裝置能與家飾做整合,將記錄使用者的資訊、數據當作智慧家飾變換依據之素材,開放式地引導使用者反思。在情感辨識技術成熟前,可將具有調理、緩和使用者情緒功能的慢科技作為未來成熟產品上市前的鋪陳策略產品與後續研究。

本篇發表於 108下學期。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